说真的,现在要是一个企业连个正经网站都没有,简直就像穿着睡衣参加商务酒会——不是说绝对不行,但总让人觉得差点意思。前阵子帮朋友看他们新开的工作室,问起官网链接,对方挠着头说"还在弄个简单的",结果发来的居然是个社交媒体主页。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,很多人对"企业网站"的理解,还停留在十年前的认知水平。
网站早就不只是"网上门牌"了
记得2008年那会儿,企业建站基本就是搞个"公司简介+产品展示+联系方式"的三件套。现在?呵,这种网站打开三秒我就想关掉。现在的网站得是个24小时在线的超级销售员、客服代表和品牌展厅的三合一。
我见过最绝的是一家做定制家具的,官网点进去直接就是个3D展厅,能自己拖拽组合家具,实时生成报价单。虽然他们实体店在城郊,但靠着这个网站,愣是接了不少外省订单。你说这种体验,光靠发朋友圈九宫格能做到吗?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建站坑
别以为现在建站简单了。去年帮亲戚把关他们餐馆的网站建设,真是大开眼界。有家外包公司报价特别便宜,结果做出来的网站手机端打开要8秒——现在年轻人刷手机的耐心就3秒好吗!还有个更离谱的,首页banner图用的还是带水印的素材,这种低级错误简直让人哭笑不得。
最要命的是很多企业主自己也不清楚要什么。有次听到个老板说:"我要个像苹果官网那样高大上的,但预算就五千。"这就好比说要买辆保时捷,但只带了自行车的钱。现实点啊朋友们!
好网站的三大隐形标准
经过这些年观察,我发现真正有用的企业网站都有几个共性:
首先是加载速度要快。这事儿说起来容易,但很多网站死在细节上。比如全尺寸图片直接往上堆,或者塞满各种华而不实的动画效果。有个做茶叶的朋友,原先网站首页放了段4K茶山航拍视频,美是美,但用户还没看到"购买"按钮就跑了。后来改成静态图片配简洁文案,转化率直接翻倍。
其次是动线设计要聪明。好的网站得像便利店一样,让顾客不假思索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。见过最反人类的设计是某培训机构官网,报名入口藏在三级页面里,还用了特别不显眼的灰色按钮。这不是考验用户耐心,是在考验老板的血压吧?
最后是内容要会说人话。太多企业网站满屏都是"引领行业""打造生态"这种空洞词儿。说真的,消费者就想知道:你能解决什么问题?比别人强在哪?价格是否合理?有家做除甲醛的网站就做得很好,首页直接放了个"90秒看懂甲醛危害"的短视频,底下配着三行服务优势,简单粗暴但有效。
移动端千万别将就
现在超过70%的流量来自手机,但很多企业的移动端体验简直灾难。上周想找个本地家政服务,点开某公司官网,手机上看预约按钮和电话号码重叠在一起,试了五次才点中正确的。这种体验,客户不跑才怪。
还有个常见的低级错误:电脑端修改内容后,忘记同步到移动端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是某餐厅网站,电脑端菜单更新了,手机端还显示半年前的菜品,这种割裂感特别败好感。
要不要自己动手建站?
现在确实有很多自助建站平台,拖拖拽拽就能搞出个像样的网站。但说实话,就像自己在家剪头发,看起来省钱了,效果往往一言难尽。
有个做手工皂的朋友用知名平台DIY了个网站,乍看挺漂亮,但商品详情页的购买按钮居然要滑动三个屏幕才能看到。更糟的是,网站结构完全不利于搜索引擎抓取,在谷歌上根本搜不到。后来找专业人士重构,虽然多花了钱,但半年内线上订单涨了300%,这钱花得不冤。
持续更新比一次性建设更重要
太多企业把网站当成一次性工程,做完就扔那儿不管。这就好比买了台跑车却从不保养。我跟踪过某母婴品牌的网站,他们每周更新育儿干货,定期搞线上问答,网站流量始终保持活跃。相反,竞争对手的网站产品信息还是两年前的,最新动态停留在去年春节祝福,这种网站不如关掉算了。
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:检查下你网站底部的版权信息,如果还写着"©2020",用户立刻就能感受到这家企业的懈怠。更新年份虽然只是举手之劳,但反映的是企业的工作态度。
写在最后
说到底,企业网站建设不是技术活,而是商业思维的体现。它不应该是老板的审美秀场,也不该是网络公司的模板套用,而应该是精准的商业解决方案。下次你要建站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如果这个网站是唯一的销售员,它能帮我赚到钱吗?
(写完突然想起个事:昨天看到某餐馆把"扫二维码关注我们"做得比"立即订座"按钮还醒目,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,简直是把顾客往外推啊...)